舍地筑路引争议,村尾水泥路背后的价值抉择

霍邱 更新于:2025-09-04 02:24
  • 诗酒趁年华67
    “他把自家两亩玉米地铲平,只为让水泥路通到村尾。”
    “傻吗?值吗?”

    村口老槐树下,议论炸锅。
    昨天,霍邱县新店镇塘南村,48岁的周启学签下协议:无偿让地0.14公顷,换一条3.5米宽、470米长的硬化路。
    网友评论同步刷屏——

    @皖西老表:我老家也这样,修路占地没补偿,后来房价涨了三倍,地主人肠子悔青。
    @小满:集体签字按手印,一人反悔全村卡壳,周哥顶住压力,硬核。
    @田埂守望者:别光夸,得给他家留条农机掉头口,不然秋收还得肩挑。

    查数据:2023年“四好农村路”投入138亿元,硬化路通组率已达98%,但像塘南村这种“最后一截”仍需村民自筹或让地。
    周启学算过账:一车稻谷多卖200块,十年就把让出的玉米钱挣回来。
    路今天浇最后一车混凝土,他蹲在边上看,手机响——是邻村想请他去讲讲“怎么说服家里人”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