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年惊魂一幕,地下党员王冶秋遇险,勤务兵被军统特务抓捕

霍邱 更新于:2025-05-17 06:15
  • 影—卫冰
    1947年,地下党员王冶秋走到院子时,发现他的勤务兵被军统特务抓了,特务指着王治秋,问勤务兵:“这个人是不是你长官?”
    王冶秋,1909年出生在安徽霍邱一个书香门第,家里条件不错,父亲是清末拔贡。他从小就聪明,读了不少书。1923年,他跟着哥哥去北京上学,进了北大,还跟鲁迅学过东西,受了不少进步思想的影响。后来,他编了《鲁迅先生序跋集》,跟鲁迅通信,关系挺近。1924年,他通过同乡认识了李大钊,加入了国民党“左派”,第二年入了共青团,年底正式成了共产主义者,从此走上革命路。
    1928年,他在老家霍邱帮着建县委,当过团县委书记,还搞过“文字暴动”,可惜没成功。暴动失败后,他冒险回县城把党团员名单烧了,保住了不少同志。1930年,他因为参加示威被抓,挨了不少打,可硬是没开口。出狱后,他转到文化战线,1932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,干了不少宣传革命的事。1938年,他在蜀光中学教书,其实是掩护地下工作。1941年,他给冯玉祥当秘书,实际上是听周恩来的指挥,做统战和情报。1946年,他回到北平,表面上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少将参议,背地里给中共搜情报。
    1947年9月27日早上,王冶秋照常去办公的地方,结果一进院子就感觉不对劲。平时热闹的院子安静得要命,他往前走几步,就看到勤务兵刘宝璋被几个军统特务押着。刘宝璋被打得挺惨,可还是挺着腰杆。特务头子指着王冶秋问刘宝璋:“这人是你长官吗?”这问题太要命了,要是刘宝璋点个头,王冶秋就完了,地下网也得跟着遭殃。关键时刻,刘宝璋咬牙说“不是”,硬是扛住了特务的拳脚,没改口。
    特务看刘宝璋死不松口,盯着王冶秋看了半天,估计心里有点犯嘀咕,最后没抓他,带着刘宝璋走了。王冶秋表面上装得没事人似的,跟另一个勤务兵康永亮打了眼色,先在院子里晃了两圈,稳住可能盯着的人。趁特务去别处搜查,他赶紧从后院溜了出去,钻进胡同跑了。这一下,他算是捡了条命。
    跑出去后,王冶秋没敢停,骑着自行车直奔西直门,想去找清华园的吴晗。他一路骑得飞快,路上还得盯着有没有人跟踪。到了西直门,他扔了车,跳上开往清华的公交,挑了个角落坐下,随时观察周围。换了几次车,确定没人跟着,他才松口气。到了清华园,他敲开吴晗的门,吴晗二话不说把他藏起来,还给他换了身衣服,伪装成学者模样。第二天,他跟吴晗一起坐火车去了天津,之后地下党接应他,把他送到河北清县解放区。1947年10月2日,他总算安全了。
    到了解放区,王冶秋没歇着,马上在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当研究员,继续干革命工作。1949年北平解放,他被派到军管会文物部当副部长,负责接管故宫博物院之类的地方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干过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、局长,忙着保护文物。1974年,他推动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,还定了不少文物保护的规矩,筹建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,干得挺实在。后来,他还保住了北京古观象台这些地方,没让文物毁了。1987年,他去世,78岁,一辈子没白活。
    王冶秋这人,脑子活,胆子大,还特别有信念。从他烧名单救同志,到狱里挨打不开口,再到1947年院子里那场生死考验,他一直没动摇过。他跟鲁迅学的那股子韧劲,加上李大钊、周恩来他们的影响,让他知道自己干的是大事,不能轻易放弃。那天院子里,刘宝璋宁死不说实话,也是因为有这种信念撑着。这帮人,心里装着国家,才扛得住那么大的压力。
    1947年那次危机,不是王冶秋一个人的事,是整个地下党拼命的结果。那时候,国民党军统盯着共产党的人可狠了,抓到就往死里整。可这些人硬是靠着智慧和胆量,把情报网保住了,给解放战争帮了大忙。王冶秋的故事听着挺悬乎,但其实那年代好多人都在这么干,默默付出,没想着留名。他们的命是苦,可信念硬得像铁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